【聚焦山东医改】马效恩:我有一个城市健康梦
从济南到北京,乘坐高铁只需一个半小时,便利的交通让很多济南市民优先选择前往北京就医,患者的大量流出也成为济南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掣肘难题。对于济南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马效恩来说,提升城市医疗服务整体水平,将患者尽量留在当地就诊,不仅是他个人的奋斗梦,也是整座城市的健康梦。
(相关资料图)
把更多患者留在家门口
《中国卫生》:作为省会城市,济南的医改工作在全省范围内有哪些独特之处?
马效恩:作为省会城市,济南的医疗资源总量相对丰富,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共7670家,辖区内有5家医院进入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A+等级。即便如此,济南市仍有大量患者流出。同时,受到群众就医理念、基层服务能力、医保政策等诸多因素影响,患者就医秩序还不尽合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面临挑战。为了让这些情况得到改善,济南市采取了“提质”与“均衡”并重的改革思路,努力将更多患者留在家门口。
2017年,经过多次考察后,我们感到,想要留住患者,归根结底还是要把本地的医疗服务水平提升上去。按照这个思路,济南瞄准了构建“两区域、两中心”医疗高地,让济南与北京两地间的便利交通变成引入优质医疗资源的绿色通道。
曾有统计数据显示,由京外前往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就诊患者中,40%来自山东。这让我们看到了工作短板,也找到了改革的突破口。在《山东省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指导下,我们加快引进脑神经、心血管、肝脏和肿瘤疾病方面的优质诊疗资源,持续深入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创建工作。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济南医院正式获批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第四批),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济南医院也出现在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名单之中。此外,山东省卫生健康委还将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济南市传染病医院)、济南市儿童医院等优势医疗机构作为主体医院列入创建目标,分别创建国家传染病、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在医疗高地的建设方面,济南的高端化、国际化、特色化发展趋势已经初步显现。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济南医院项目启动活动现场
相较于省属(管)医院,济南的市县级医院在专科建设、科研成果、人才引进等方面都存在短板。近5年来,我们着力提升市域医疗服务能力,相继实施医疗能力“双十提升计划”、泉城优势临床专科集群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为抓手,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市中心医院在2021年度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获评A+等级,市三院在全国3675家二级公立医院中排名第38名。
对于济南来说,除了“提质”之外,另外一个需要突破的瓶颈是“均衡”,即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进一步夯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三年疫情防控工作中,基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暴露出很多短板,比如,村卫生室设置还有缺口;乡村医生身份不明确、待遇低;基本药物补助标准偏低,不能补偿药品零差率后的成本费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待优化,绩效评价急需完善等。2023年,在政府常规预算投入的基础上,济南市又对基层增加了2.86亿元额外投入,用以解决基层困难,支持基层发展。同时,通过做实紧密型医联体、医共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真正实现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
通过优质资源的扩容和均衡布局,在不远的未来,济南市居民一定能够在家门口就享受到适宜的医疗服务。
普惠服务 管好上下和中间
《中国卫生》:近年来,济南市围绕“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以重点人群健康保障为抓手,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惠及哪些人群?
马效恩:医疗卫生资源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服务百姓。济南市在现有医疗资源中充分挖潜,调动基层、妇幼、养老、公卫各个体系,为居民解决实际困难。
济南市委、市政府印发了《济南市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出台包括育儿补贴、医保、住房保障、教育、养老等一揽子激励政策。这些重点人群的普惠健康服务可以简单概括为“上管老,下管小,中间管妇女。”
“一老一幼”关乎每个家庭的幸福,济南一方面抓好医养结合,管好老年人,一方面做好托育照护,管好婴幼儿。目前,全市186家养老机构全部被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上财政资金的支持与保障,真正实现了嵌入式的医养结合,将很多患者留在基层。
2020年9月,济南市出台了《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发展多种形式的托育服务机构”,要求新建居住区应按照每3000户左右不少于30个托位的标准规划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和配套安全设施,并与住宅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支持各类市场主体举办符合标准、规范化的婴幼儿照护机构;鼓励支持社会组织、企业(集团)、事业单位等和个人依法举办各种类型的婴幼儿照护机构等。为支持托育服务发展,济南市卫生健康委与知名企业合作,共同创立了济南市托育产业专项基金。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各个主体参与普惠托育工作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根据《济南市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自2023年1月1日起,对按照普惠指导价招收3岁以下婴幼儿的备案托育服务机构,依据实际收托数,政府给予每人每月400元的保育费补助;对通过济南市托育机构星级评价,且得分在90分及以上的托育机构,给予一次性5万元的运营补助。目前,全市包括卫生健康、教育、人社等十几个部门共同参与到普惠托育的保障工作当中,普惠托育工作也成为健康济南的一张新名片。
对于妇女群体,济南市制订贴心的健康保障计划,全市七年级女童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接种覆盖率达到94%,各项筛查覆盖妇女从婚前到育后的各个阶段。在全国健康城市建设创新模式宫颈癌综合防治试点工作评估中,济南位列第一。
《中国卫生》:对于重点人群保障,济南还有哪些进一步的推进计划?
马效恩:我们正在围绕着“服务更普惠”,进一步抓好重点人群保障项目。
在服务“一老”方面,开展创建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市攻坚行动,出台医养结合奖补办法,助力山东通过“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评估验收。推广槐荫区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经验,打造区(县)域医养结合综合体。通过新建、改建、转型等方式,推动市及每个区县建设一所政府办护理院。
在照护“一幼”方面,按照《济南市托育服务设施专项规划(2022—2035)》,落实育儿补贴和保育费细则,打造“泉心托”托育服务惠民品牌,力争年底每千人口托位数达到4.35个、每个区县建成3个以上家庭托育点。持续打造“小铁人”“小瞳人”“小星星”等儿童保健特色品牌。在关爱女性方面,抓好城镇灵活就业和无业妇女“两癌”检查,确保城乡妇女“两癌”筛查全覆盖,在全国率先消除宫颈癌。
智慧健康 让梦想照进现实
《中国卫生》:“智慧化”是近年来济南卫生健康工作的关键词之一,“智慧化”是如何为卫生健康工作赋能的?
马效恩:得益于数字济南建设的总体部署,济南的卫生健康工作也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
自2017年开始,济南市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陆续开发了智慧健康的三大体系。基础体系包括全员人口、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三大数据库,汇聚健康医疗大数据233TB。在此基础上,按照“统建分用”原则,部署了基层卫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疫苗追溯、妇幼健康等40余个应用体系,联通了全部19家市属医院、23家区县属医院、12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5家镇卫生院、26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联通率90.52%(公卫服务);实现了个人健康数据对本人和授权后医生的开放查询。市县级公立医院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评价达到五级的公立医院2家,达到四级的公立医院25家,达到三级的公立医院21家。
作为全国唯一通过国家验收并实体化运行的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大量医疗健康软、硬件企业选择落户济南。
济南市智慧中医药房
乘着智慧化的东风,济南市发挥中医药服务优势,建设了国家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提供中医电子病历、辨证论治知识库、远程会诊、远程教育、治未病和业务监管等信息化服务。
其中,智慧中药房为患者提供互联网预约缴费、审方核方、中药代煎、个性化定制、药品配送、药事咨询等线上服务。目前全市已建成6家智慧中药房,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煎煮能力达每日1.6万张处方,与1206家医疗机构实现互联互通,服务范围覆盖所有县域医共体,累计服务过百万人。
过去,很多老人自己在家熬制中药,都是熬干了再加水继续熬。未来,这种不规范的熬药方式将会越来越少,智慧中药房的目的就是要让百姓能够方便、价廉地获得规范的中医药服务。
《中国卫生》:在下一步的医改工作中,济南市还将针对哪些工作重点推进?
马效恩:目前,济南医改面临的主要困难存在于优质医疗下沉不足、城乡医疗服务水平差距较大、“三医联动”改革力度不强等。
在深化医改的进程中,我们将重点在“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机制上寻求突破,进一步增强医改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充分发挥卫生健康部门在深化医改中的统筹协调职能。抓好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加强“两区域、两中心”建设,提升市域诊疗水平。推进泉城优势临床专科集群建设行动,引导市属医院“大专科、小综合”差异化发展。抓好基层医疗升级项目,全部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
作为卫生健康管理者,为老百姓做实事是我的梦想,而我的责任,就是努力将这个梦想变为现实。
文:本刊记者 连漪
审核:孔令敏 张士国
制作:中小卫3号
关键词: